【藝述心言】「偶」遇 / 黃暉
Left
Right

(2017年7月)扯線公仔賣力地舉手投足,我們彷彿窺見命運的布局與擺弄,同時亦隱約意識到某種抗衡宿命的力量。JCCAC L3-02單位內,住滿大大小小的影偶,個個有名有姓,將幕幕起承轉合和陰差陽錯搬上舞台,追尋散落人間的時空線索。

 

在某個看不見的維度,彷彿有條紅線,將香港偶影藝術中心創辦人兼偶影藝術家黃暉師傅和木偶連繫在一起。「提線木偶,俗稱『扯線公仔』,以活線操作,表演時全靠演員發揮,稍為學藝未精或臨場失手,很容易被木偶『玩返轉頭』。」藝人與影偶之間,幾乎說不清誰是提線者,誰是被牽人。與其說是壓倒性的「操控」或「玩弄」,倒不如形容為互相「交波」,你來我往。

 

J︰JCCAC
W︰黃暉

 

J︰黃師傅你活躍於偶影藝術超過40年,更於2001年創立香港偶影藝術中心。你與木偶是幾時「偶遇」的?

 

W︰可說是兒時玩意。我祖籍福建,在當地長大,小時候經常接觸到傳統偶戲。唯上世紀60年代文革期間,傳統文化遭受破壞,影偶戲一度在內地絕跡。70年代初我來到香港,重新接觸偶戲,覺得份外親切。而且它當時亦大受歡迎,每次演出均座無虛設。為甚麼它這麼吸引人呢?我想知道。於是,便正式向福建移民南下的偶影師傅拜師學藝。期間曾為「搵食」而不得不將它放下……但幾年後又再次投入並堅持到現在。

 

J︰「浪子回頭」,想必是找到它的魅力所在?

 

W︰木偶很有「人味」,能演活人的生活習慣和喜怒哀樂。人做到的,木偶固然做得到;就連我們做不到的,它們都可以做到。你看,木偶的丑角都不醜,反而還非常趣緻可愛,現實中的人就無法比擬。

 

J︰中國影偶戲歷史源遠流長,是民間文化相當重要的一部分。當中的提線木偶、杖頭木偶、掌中木偶和皮影戲,更於2014年獲列入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它們各有甚麼特色?

 

W︰木偶一般按形體和操作技術劃分︰

 

杖頭木偶,顧名思義是以木杖操控。表演時,藝人雙手掌握兩至三根操縱桿,以操控一頭木偶。

 

掌中木偶,即直接運用手掌和手指控制的木偶。

 

皮影戲,先利用獸皮或紙板製成平面的人物或動物,再利用燈光將剪影投射於屏幕,呈現故事情節。有時候,師傅或會同時操控多個皮影,以營造千軍萬馬的場面。

 

提線木偶,是以活線操作的木偶,故亦稱「扯線公仔」。木偶的身體和主要關節(如手指、手腕、手臂)以提線牽引,透過操控這些提線,藝人可以為木偶賦予動能。每頭木偶一般設16條基本線——會因應角色需要而有所增減,見過最多可達30多條。當然,提線愈多操作愈複雜,講求的技巧亦愈高。基本上,須合兩名藝人之力才能操控一頭提線木偶。演出時全靠藝人的分寸拿捏與即場發揮,同時亦講求團隊默契,稍為學藝未精或臨場失手,很容易被木偶「玩返轉頭」。

 

J︰師承皮影藝術家譚德貴、木偶戲藝術家黃奕缺,亦隨李貽權學習提線木偶和掌中木偶,你對各類偶戲表演都駕輕就熟。偶影藝術家是否都要精通所有偶戲?

 

W︰不一定!每類木偶都各有功架和技巧,藝人一般會專攻某一類型,練成全部功夫的並不多。

 

事實上,除了有不同木偶分類外,每場影偶表演都涉及表演和製作兩大範疇︰表演者既要兼顧唱、唸、做、打等表演元素,亦須對製作有一定認識,有時還會為木偶服飾及關節設計等提供意見或進行加工改良。製作方面,我們有專屬製作人員負責木偶雕刻、關節設計、服裝、故障維修等;舞台上亦要求燈光、音響等專門技術支援。可見,每次演出都是劇組的團隊創作。

 

然而,香港偶影劇團規模相對小型,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不少藝人均須練成「十項全能」,一人身兼數職。

 

J︰在香港發展藝術事業不易。觀乎內地現況,偶影藝人獲政府很多方面的支援,資源充裕得多。就你所見,偶影藝術在本港的承傳和發展前景如何?

 

W︰相對於內地,政府設專門偶影藝術學校提供人才培訓,每年均有新血出爐,香港實在望塵莫及。現時本港專門從事傳統中國影偶戲的藝團估計僅約六、七個,一般靠到學校、康文署戶外表演場地,或應邀出國表演賺取表演費,以支撐劇團營運開支。

 

與此同時,新一代表演劇團推陳出新,資源競爭較過往激烈。加上,政府分配資源時,著重表演項目的娛樂性多於藝術性,並無助於提升藝術家/藝團,以至大眾的文化藝術水平。故希望港府可以更深層次地從文化政策著手,提供相應而實際的扶持和支援,為藝文發展創造有利的空間和條件。首先是提供表演平台,讓更多觀眾及市民直接接觸到中國影偶戲,一方面可開拓市場及觀眾群,另一方面亦有助培養大眾欣賞和學習的興趣;繼而由受眾親自介紹給更多朋友認識,一傳十,十傳百。

 

中國偶影藝術不僅是我的畢生志業,更是祖先留傳下來的珍貴文化遺產,絕不能讓它在我這一代失傳。

 

J︰你強調「傳承」,現在更與女兒黃慧真(Janet)父女檔拍住上。你自小培養Janet成為「繼承者們」?

 

W︰她(Janet)現在幫忙劇團營運和統籌等行政工作。這個行頭最缺乏行政人員,我們上一輩對宣傳、上網之類一竅不通,你要我寫計劃書申請政府資助,我寧願將時間心機全花在鑽研影偶技藝!得靠新一代了。雖然她出去打工的話,收入說不定更理想……

 

她中二那年,我就送她到內地的專門學校學習杖頭木偶(3年中專)和古箏(2年大專)。一來因為深信這是一門值得認真學習的藝術,亦可以賴以維生;二來,希望以身作則,讓女兒去學習,傳承這傳統技藝,作為榜樣。

 

J︰要代代相傳,更要與時並進。你們會為傳統中國偶戲注入哪些新元素呢?

 

W︰我們不時到海外交流,亦經常留意其他劇團的表演,發現中國偶影藝術在技巧方面相當成熟,絕不會被西方的比下去。同時亦發現西方現代偶戲有不少值得借鏡的地方,尤其是題材廣泛和互動性強兩方面。於是我們就將西方的養分吸收過來,如加強木偶雜耍、轉化卡通動物角色及形象,並嘗試將幾類偶戲技巧融會貫通,務求多作創新。

 

以劇目《馬騮也瘋狂》為例,傳統以來是由一位藝人以單一偶戲類型表演的,現在則讓八位藝人合演,包攬提線木偶、掌中木偶與皮影的元素,希望全面提升藝術性與娛樂性,吸納更多年輕觀眾。

 

J︰你們一直積極推廣傳統影偶,最近不但推出一系列免費偶影工作坊,還獲得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於7月至8月在本中心舉辦《百偶弄影演出展覽》。當中有哪些不容錯過的環節?

 

W︰我們會分門別類展出各色珍藏木偶,包括出自名家及傳統師傅手筆的作品,還有清朝皮影戲偶、30年代珍貴紙皮影和南北皮影等。另外會於中央庭園搭建大型木偶台,進行三場偶戲表演,演出《馬騮也瘋狂》、《金山擊鼓》和《鍾馗醉酒》三大劇目,將提線木偶、皮影及掌中木偶共冶一爐,中西合璧,傳統與現代交融。期間亦歡迎大眾參與免費工作坊,親身體驗偶影藝術的樂趣,並深入了解箇中文化底蘊。

 

推介活動
《百偶弄影演出展覽》
日期︰30 / 7 - 13 / 8 / 2017
時間︰10:00 - 18:00
地點︰L1 藝廊 / 中央庭園

 

 

下載《JCCAC節目表》2017年7月號,按此 

 

更多【藝述心言】文章,按此